【资料图】
事实上,在这座农场里,小到胶带、镰刀,大到电动三轮车、农用拖拉机,都从中国进口。
萨里从小就热爱农业,并从父亲那里学习了一些种植技术。他的梦想是在自家沙漠农场中种植出种类丰富的果蔬,将满地黄沙变成绿色田园。过去,虽然萨里熟知种植技术,但他和祖辈一样,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难以形成种植规模。
近年来,随着中科两国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下的合作不断深化,中国连年保持科威特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,双方经贸合作结出累累硕果。中国技术与商品也逐渐赢得当地市场信赖。
2016年,萨里开始建农场,曾赴多个国家考察农业技术和设备。萨里到中国参加广交会期间,在展会上看到一套自动化控制、循环水冷系统的“凉棚”时,他意识到:这就是他梦寐以求的答案。“中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。在广州,我们学习了最新的农业技术,并将许多技术带回科威特。”
通过持续引进中国设备,萨里逐步将农场面积扩大至8.5万平方米,建起200多座大棚,并全部安装了这套系统。通过风扇和循环水的降温,即便室外近50摄氏度的高温,大棚内的温度也一直保持在30摄氏度以下,克服了沙漠种植中的最大难题——高温蒸发。
据科威特农民联盟统计,目前科威特约有7500个规模农场,主要集中在沃夫拉地区和阿卜杜利地区。这些农场主使用的大多数现代化农业设备和物资都来自中国,涵盖重型和轻型机械、冷却面板、温室通风扇、农药、肥料、滴灌系统和防护材料等。
科威特的果蔬基本依赖进口,香蕉价格比较高。“有了大棚设备,为何不自己种植呢?”萨里最初在大棚里试种了8棵香蕉树,没想到成活率极高,不仅结满了香蕉,根部还长出了小树苗。渐渐地,萨里大棚里的香蕉树从1000棵增加到2000棵,如今已有2万多棵香蕉树。
沙漠农场变成绿色田园。大棚里郁郁葱葱,瓜果飘香,除了香蕉,还成功种植出橘子、火龙果等30多种果蔬。萨里实现了梦想,他的农场也成为当地旅游观光景点,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。
头条 25-11-12
头条 25-11-11
头条 25-11-11
头条 25-11-11
头条 25-11-10
头条 25-11-10
头条 25-11-10
头条 25-11-09
头条 25-11-08
头条 25-11-07
头条 25-11-07
头条 25-11-07
头条 25-11-05
头条 25-11-05
头条 25-11-05
头条 25-11-04
头条 25-11-03
头条 25-11-01
头条 25-11-01
头条 25-10-31
头条 25-10-31
头条 25-10-30
头条 25-10-30
头条 25-10-27
头条 25-10-26
头条 25-10-25
头条 25-10-25
头条 25-10-24
头条 25-10-24
头条 25-10-23
头条 25-10-23
头条 25-10-22
头条 25-10-21
头条 25-10-21
头条 25-10-21
头条 25-10-20
头条 25-10-20
头条 25-10-20
头条 25-10-20
头条 25-10-20
头条 25-10-19
头条 25-10-18
头条 25-10-17
头条 25-10-17
头条 25-10-17
头条 25-10-17
头条 25-10-16
头条 25-10-16
头条 25-10-16
头条 25-10-16
头条 25-10-15
头条 25-10-15
头条 25-10-15
头条 25-10-14
